在全球科技产业加速向人工智能转型的浪潮中,联想集团交出了一份令市场惊艳的成绩单。8月14日发布的2025/26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联想营收同比增长22%至1362亿元人民币(188亿美元),创下历史同期新高;净利润更是同比飙升108%至36.6亿元人民币(5.05亿美元),远超市场预期。这一亮眼业绩背后,是联想在AI PC领域的先发优势和基础设施业务的爆发式增长,标志着这家传统PC巨头已成功转型为”混合式AI”时代的科技领导者。本文将深入剖析联想业绩暴增的内在逻辑,解读其三大业务板块的协同效应,并前瞻性分析在关税政策不确定性和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联想能否持续保持这一增长势头。
业绩概览:历史性突破与全面超预期
联想集团2025/26财年第一季度业绩创造了多项历史记录,展现出强劲的全方位增长态势。按香港财务报告准则计算,集团净利润同比激增108%至36.6亿元人民币(5.05亿美元);即使剔除认股权证公允价值变动等非现金项目影响,非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下的净利润也达到28.1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2%,盈利能力显著增强157。营收方面,联想本季度实现1362亿元人民币(188亿美元)的收入,同比增长22%,不仅超出分析师预期的174亿美元,更创下公司历史上第一季度营收的新高。
这一成绩单完美兑现了管理层在上个季度作出的承诺——面对复杂多变的地缘政治环境和贸易政策不确定性,联想将凭借”ODM+端到端运营”和”全球资源、本地交付”的独特业务模式,确保”竞争力不降、市场份额不掉、盈利不减”。从实际表现来看,联想不仅实现了这”三不”目标,更在多个维度实现了突破性进展。
业务结构优化是本季度财报的另一大亮点。曾经被视作”PC公司”的联想,如今非PC业务营收占比已进一步提升至47%,距离半壁江山仅一步之遥14。这一结构性变化表明联想多年来推行的多元化战略已初见成效,公司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增长潜力显著增强。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联想三大主营业务集团——智能设备业务集团(IDG)、基础设施方案业务集团(ISG)和方案服务业务集团(SSG)——全部实现了双位数增长,且均从AI技术的商业化应用中获益,共同推动联想进入”价值兑现期”。
*表:联想集团2025/26财年Q1关键业绩指标*
指标 | 数值 | 同比增长 | 备注 |
---|---|---|---|
营收 | 1362亿元人民币/188亿美元 | +22% | 创历史同期新高 |
净利润(香港准则) | 36.6亿元人民币/5.05亿美元 | +108% | 含认股权证公允价值变动 |
净利润(非香港准则) | 28.16亿元人民币 | +22% | 反映核心经营业绩 |
研发投入 | – | +10% | 持续加码创新 |
非PC业务占比 | 47% | +3个百分点 | 多元化成效显著 |
联想集团董事长兼CEO杨元庆在财报发布后的声明中难掩喜悦之情:”凭借兼具韧性与灵活性的供应链模式和卓越运营,我们克服了因关税波动和其它政经环境带来的重重挑战,营收和盈利双双大幅提升,业绩创下第一财季的历史新高。”这一表态不仅是对过去一个季度成绩的总结,更是对联想转型战略有效性的有力证明。
市场对联想业绩的反应却呈现”冰火两重天”。虽然业绩远超预期,但联想集团港股在财报公布后却下跌近4%910。分析人士认为,这反映了投资者对两个关键问题的担忧:一是美国关税政策对未来几个季度的影响尚未充分显现;二是联想基础设施业务虽然增长迅猛,但当前仍处于亏损状态(本季度亏损8600万美元),可能短期内拖累整体盈利能力。这种市场反应提示我们,在欢呼联想历史性业绩的同时,也需冷静审视其面临的挑战与风险。
PC业务强势复苏:AI与换机潮双轮驱动
联想传统的核心业务——个人电脑及相关设备在本季度展现出惊人的活力,成为推动整体业绩增长的首要引擎。智能设备业务集团(IDG)实现营收97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8%,其中PC业务更是创下15个季度以来的最快增速。从全球市场看,联想PC出货量同比增长15%,远超惠普和戴尔等主要竞争对手,也高于整体PC市场8.4%的增长率,进一步巩固了其全球最大PC制造商的地位(市场份额25.1%)。
这一轮PC市场的复苏与增长主要受四大因素驱动:
Windows 10终止支持引发的换机潮是最直接的推动力。微软已明确将在2025年底终止对Windows 10操作系统的支持,这促使全球企业客户,尤其是大型企业和公共机构集中更换设备以规避安全风险。Counterpoint Research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PC出货量同比增长8.4%,创下自2022年疫情引发的需求高峰以来的最大同比增幅,其中商业领域的需求尤为强劲。联想凭借在企业市场的传统优势,成为这一波换机需求的最大受益者。
AI PC的快速普及则为PC市场注入了新的增长动能。本季度,联想的AI PC出货量已占其整体PC出货量的30%以上,在中国市场,具备五大关键特征的AI PC占比更达到笔记本总出货量的27%15。这些AI PC产品搭载了联想自主研发的”天禧”个人超级智能体,强化了端侧推理、高能效与隐私保护等差异化优势,用户活跃度(WAU)平均值达40%,显示出良好的市场接受度。
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意外成为短期需求的催化剂。面对美国可能对关键半导体实施100%进口关税的政策预期,企业客户选择提前采购以避免未来成本上升。联想CEO杨元庆在财报电话会议上坦言:”关税对业务的当前影响有限”,这一表态暗示了提前采购行为确实在短期内推高了需求。然而,分析师普遍警告,这种”透支未来”的增长模式不可持续,关税政策的影响可能从2025年下半年开始显现,导致PC出货量同比收缩。
中国消费级游戏本市场的强劲表现为联想提供了额外助力。根据IDC数据,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消费市场游戏本同比增速达24.3%,远高于整体消费PC市场,这主要得益于国产IP游戏大作集中发布以及AI技术对游戏体验的升级需求。联想作为中国游戏本市场的主要玩家,自然从中获益匪浅。
联想在PC市场的成功不仅体现在销量上,更在于其成功把握了产业转型的关键机遇。微软最新发布的Windows 11系统全面拥抱AI,内嵌了”Windows智能体”、升级版Click-to-Do套件、AI化的原生应用以及系统级Copilot Vision等功能。这些创新与联想”天禧”个人超级智能体形成协同效应,共同提升了AI PC的用户体验和价值主张。
然而,市场繁荣背后也潜藏着隐忧。Counterpoint高级分析师Minsoo Kang警告称:”由于美国关税相关的不确定性,PC出货量可能从2025年下半年开始出现同比下滑。”910此外,消费端需求呈现分化态势——中端PC销售稳健,但高端轻薄本在成熟市场表现不及预期。这些信号提示联想需要为可能的市场波动做好准备,持续强化产品竞争力和供应链灵活性。
AI基础设施业务:从亏损包袱到增长新引擎
联想集团本季度最令人惊喜的转变莫过于基础设施方案业务集团(ISG)的强势崛起,这一长期被视为”拖油瓶”的业务板块如今已成为公司增长最快的引擎。ISG本季度营收同比大增35.8%,其中AI基础设施业务更是实现155%的惊人增长。从具体数据看,基础设施业务季度收入达到43亿美元,继去年12月季度首次扭亏为盈后,继续扩大战果。
这一华丽转身的背后是全球AI竞赛白热化带来的基础设施投资热潮。随着ChatGPT等生成式AI应用的爆发式增长,企业对AI训练和应用基础设施的需求呈现指数级上升。联想敏锐捕捉到这一趋势,快速调整产品策略和资源配置,在服务器、存储等企业级硬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特别是在AI服务器市场,联想凭借性能优势和灵活的定制化能力,赢得了众多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和大型企业客户的青睐。
联想ISG业务的成功可归结为三大战略举措:
全栈AI产品体系的构建是联想区别于传统硬件厂商的关键。联想不再仅仅提供标准化服务器产品,而是打造了以混合云平台、智能体管理平台和行业垂直解决方案库为核心的全套AI基础设施解决方案。这种”硬件+软件+服务”的捆绑模式不仅提高了客户黏性,也显著改善了利润率。在中国市场,联想率先发布的”乐享”企业超级智能体已获得市场认可,目前公司正在构建人工智能模型工厂,开发智能体平台,以推进混合式AI战略的全面落地。
供应链韧性的提升帮助联想在行业芯片短缺的背景下依然能够满足客户需求。通过”全球资源、本地交付”的运营模式,联想实现了关键零部件的多渠道采购和生产基地的全球化布局,这在贸易政策多变的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财报显示,联想中国区收入恢复强劲,增长36%;亚太区(不含中国)增长最快,达39%,尤其在印度、日本表现突出;美洲区增长14%,欧洲中东非洲区增长9%。这种均衡的全球布局有效分散了区域风险。
研发投入的持续加码为ISG业务提供了长期竞争力。本季度联想研发费用同比增长超过10%,重点投向AI服务器架构优化、能效提升和散热技术等关键领域15。这些投资虽然短期内会影响利润表现,但将为联想在未来AI基础设施市场的竞争中奠定技术优势。
尽管增长迅猛,ISG业务仍面临两大挑战:
盈利能力不足是首要问题。虽然收入规模快速扩张,但ISG部门本季度仍亏损8600万美元。彭博智库分析师Steven Tseng和Sean Chen指出,低利润率的ISG业务增长可能对联想整体盈利能力造成压力。联想管理层回应称,当前阶段的市场份额获取比短期利润更重要,随着收入规模扩大和产品结构优化,ISG业务的利润率有望逐步改善。
市场竞争加剧是另一重挑战。随着AI服务器成为行业新宠,传统IT巨头如戴尔、HPE以及云计算厂商的自研服务器都在这一领域加大投入。联想需要持续强化其技术差异化和服务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目前看来,联想选择通过”混合式AI”的独特定位来区隔竞争对手,强调边缘计算与云端协同的优势。
ISG业务的崛起对联想具有战略意义,它标志着公司已成功突破PC厂商的单一形象,具备了在万亿级企业IT市场分一杯羹的实力。正如杨元庆所言:”我们正加速撬动’AI+终端’这一大飞轮的转动,以PC为支点,带动IDG、ISG、SSG多业务协同增长,形成从个人智能到企业智能的正向飞轮效应。”这种协同效应能否持续放大,将直接影响联想未来几年的增长轨迹。
方案服务业务:高利润”现金牛”的稳健表现
在联想三大业务板块中,方案服务业务集团(SSG)或许是最不引人注目但却最为稳健的一环。本季度,SSG收入同比增长19.8%,再创新高;运营利润率高达22.2%,继续巩固其作为联想”核心利润引擎”的地位。相比波动较大的硬件业务,SSG提供的IT服务和解决方案展现出更强的抗周期性和盈利能力,为联想集团提供了稳定的现金流和利润支撑。
SSG业务的成功反映了联想从硬件制造商向服务提供商战略转型的成效。该业务主要包含三大类服务:
支持服务是SSG最传统的业务,包括设备保修、意外保护和技术支持等。这类服务通常与联想硬件产品销售捆绑,提供稳定的经常性收入。随着联想设备安装基数的扩大,支持服务的收入也水涨船高。
运维服务代表了更高价值的服务类型,如”设备即服务”(DaaS)和”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等订阅式解决方案4。这些服务帮助客户将IT支出从资本性支出转为运营性支出,提高了灵活性和可预测性,特别受到中小企业欢迎。本季度,联想运维服务收入增长显著,推动了SSG整体收入结构的优化。
垂直行业解决方案是SSG最具增长潜力的业务,针对金融、医疗、教育、制造等特定行业提供定制化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15。联想通过结合自身硬件优势与合作伙伴的软件能力,打造了一系列高附加值的行业应用场景。随着AI技术的普及,这些解决方案正被注入更多智能元素,如联想开发的智能体管理平台和行业垂直解决方案库17。
SSG业务的高利润率源于三大因素:
轻资产运营模式显著区别于硬件业务。服务业务不需要大量固定资产投入和库存管理,人力成本是主要支出,这使得SSG能够在收入增长的同时保持较高的利润率。
经常性收入占比提升改善了业务的可预测性。订阅式服务模式的推广使得SSG业务中经常性收入比例不断提高,降低了季度波动,也为联想提供了更稳定的现金流。
规模效应随着业务扩大而显现。联想全球化的服务网络和标准化的服务流程使其能够以相对固定的成本支持不断扩大的服务范围,边际成本递减效应明显。
展望未来,SSG业务面临两大发展机遇:
AI赋能的专业服务需求正在爆发。随着企业加速AI adoption,他们对AI模型训练、数据治理、应用集成等专业服务的需求激增。联想凭借在AI基础设施领域的积累,有望将这些新兴需求转化为服务收入。公司已开始构建人工智能模型工厂,开发智能体平台,这些投入将为SSG业务开辟新的增长空间。
混合式AI的推广需要配套服务支持。联想提出的”混合式AI”战略强调AI能力在端(设备)、边(边缘计算)、云之间的灵活部署和协同运作。这种复杂架构的实施和运维离不开专业服务支持,这将为SSG创造大量高价值服务机会。
SSG业务也面临自身挑战,主要是人才竞争加剧和专业服务规模化难度大。随着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加速,AI和云计算等领域的技术人才供不应求,可能推高联想服务业务的交付成本。此外,高价值的专业服务往往难以标准化和规模化,如何在保持定制化优势的同时实现效率提升,是联想服务团队需要解决的难题。
总体而言,SSG业务如同联想的”压舱石”,在市场波动时提供稳定性,在增长期贡献优质利润。随着联想整体向服务导向转型,SSG的战略地位将进一步提升,其22.2%的运营利润率也为联想投资未来提供了充足的”弹药”。
风险与挑战:关税阴云与转型阵痛
尽管联想本季度交出了一份近乎完美的成绩单,但深入分析便可发现,这家科技巨头前方道路并非一片坦途。从外部环境到内部转型,联想面临着多重挑战,这些因素将考验管理层的战略定力和执行能力,也将直接影响联想能否延续当前的强劲增长势头。
美国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是悬在联想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美国政府计划对关键半导体实施100%进口关税,这一政策一旦实施,将显著抬高PC和服务器的制造成本3。虽然本季度企业为避免关税影响而提前采购反而推高了联想业绩,但Counterpoint高级分析师Minsoo Kang警告称:”由于美国关税相关的不确定性,PC出货量可能从2025年下半年开始出现同比下滑。”910联想CEO杨元庆试图安抚投资者,表示”关税对业务的当前影响有限”,并对2026财年展望比上一季度更有信心。然而,分析师普遍认为,联想不得不加速供应链多元化布局以应对这一挑战,而转型过程中的成本增加和效率损失难以避免。
AI芯片的供应瓶颈可能制约联想增长。全球AI竞赛导致高性能GPU供不应求,英伟达等芯片厂商的交付周期不断延长。虽然联想本季度AI基础设施业务同比增长155%,但如果无法获得足够的AI芯片供应,这一增长势头恐难持续24。联想正通过两种策略应对这一挑战:一是与多家芯片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避免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二是投资于能效优化和异构计算技术,提高现有芯片资源的利用率。这些措施能否奏效,将直接影响联想在AI服务器市场的竞争地位。
基础设施业务的盈利难题尚未根本解决。尽管ISG部门收入同比大增35.8%,但该业务仍处于亏损状态(本季度亏损8600万美元)。彭博智库分析师指出,低利润率ISG业务的销售增长可能对联想整体盈利能力造成压力。联想管理层辩称,当前阶段抢占市场份额比短期盈利更重要,且随着规模扩大,ISG业务的利润率将逐步改善410。投资者需要观察这一承诺能否兑现,以及联想如何在增长与盈利之间取得平衡。
PC市场的结构性变化带来长期挑战。虽然本季度全球PC出货量同比增长8.4%,创下自2022年以来的最大增幅,但这一增长主要受Windows 10终止支持和关税预期等短期因素驱动。从长期看,PC市场已进入成熟期,增长空间有限。联想需要依靠AI PC等高附加值产品来维持利润水平,但这将面临苹果、戴尔等竞争对手的激烈争夺。此外,消费端需求呈现分化态势——中端PC稳健,但高端轻薄本在成熟市场表现不及预期,这对联想的产品组合策略提出了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