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I官网:降息时点分歧:华尔街投行在美联储迷雾中的路线之争

一张点阵图,三种降息剧本,美联储会议室里的分歧正在华尔街投行的模型里重演。

GMI官网分析:摩根士丹利与花旗的交易大厅里,分析师们正为同一个问题展开无声博弈:美联储今年究竟会不会降息?一边坚持“2025年零降息”的鹰派立场,另一边押注“9月启动三连降”的鸽派路线。

这种预测的极端分化背后,是美联储自身陷入的十年未有的决策困局——6月会议纪要显示,19名官员分裂成三大阵营,连“中性利率水平”这一基本概念都难以达成共识36。


01 分裂的美联储:点阵图背后的三军对垒

6月会议纪要揭示的决策层裂痕,已超越常规的政策辩论:

  • 即刻行动派:以理事沃勒和鲍曼为代表,主张若通胀可控,7月底会议即可启动降息,但支持者寥寥39。
  • 观望等待派(主流阵营):坚持“今年某个时点适度降息”,但明确排除7月行动可能,要求更多数据验证69。
  • 鹰派坚守派:7名官员认为2025年不应降息,警告通胀仍远高于2%目标48。

点阵图量化了这场分裂:支持降息两次(50基点)、零次和一次降息的官员几乎三分天下1。

这种离散度创下2022年加息周期以来之最,折射出央行在通胀韧性、关税冲击与增长放缓三重压力下的迷失6。

02 华尔街镜像:大摩与花旗的预测鸿沟

美联储的内部分歧迅速在华尔街投行间投射出对立图景:

摩根士丹利的鹰派堡垒
大摩在最新报告中断言:受通胀粘性和关税拖累,美联储2025年将按兵不动,降息周期需推迟至2026年,届时可能激进降息175个基点18。

其逻辑链条直指政策现实:6月会议纪要对通胀的讨论较鲍威尔发布会表态更鹰派,尤其强调若关税导致供应链中断,通胀可能持久化4。

更关键的是,自6月会议以来,美国有效关税税率已从13%攀升至17-18%,加剧成本传导压力8。

花旗与高盛的鸽派进击
花旗则描绘截然不同的路径:9月启动降息,随后在10月、12月连续行动,最终将利率降至3-3.25%24。

高盛更将降息预期从12月提前至9月,预测全年降息75基点710。

其信心源于双重缓解信号:关税对通胀的冲击低于预期,劳动力市场出现“求职难度增加”等疲软迹象710。

03 分歧核心:三大变量的认知战争

两派预测的背道而驰,本质是对关键经济变量理解的本质差异:

通胀:暂时冲击还是持久噩梦?
大摩担忧关税引发通胀预期脱锚:中低收入家庭已转向低价商品,对价格敏感度提升,可能放大物价传导69。

花旗则认为企业正通过压缩利润、调整供应链(如墨西哥近岸外包)吸收成本,使涨价有限且短暂410。高盛补充:工资增速放缓与旅行需求疲软正提供“隐形通缩压力”10。

劳动力市场:健康稳态还是脆弱平衡?
表面4.1%的失业率下暗藏裂缝。花旗发现,失业率统计背后是部分工人“因失去信心退出劳动力市场”8。

高盛警告季节性残留效应和移民政策变化构成短期下行风险10。而大摩承认:若就业“显著恶化”,美联储可能转向宽松,但目前数据不支持立即行动4。

中性利率:政策空间还剩多少?
会议纪要中“当前利率可能接近中性水平”的表述引发深层忧虑39。多位官员暗示未来降息空间有限——即便9月启动降息,终端利率也难以低于3%69。

高盛已将终端利率预期从3.5%-3.75%下调至3%-3.25%,反映对政策空间的重新评估10。

04 市场博弈:七月观望与九月决战

面对迷雾,短期市场路径已现轮廓:

  • 7月已成弃子:所有阵营均排除7月行动可能,因失业率与就业数据暂不支持48。
  • 90天数据审判期:7-9月通胀与就业报告将决定政策走向。花旗预计若核心PCE稳定在2.6%附近且就业疲软,9月降息概率超70%4;大摩则警告若通胀加速,更多官员将转向鹰派1。
  • 利率期货的鸽派倾斜:当前市场押注9月降息概率达65%,全年定价约75基点降息幅度,更接近花旗/高盛剧本7。

对投资者而言,未来两月需紧盯三组数据:

7月15日CPI(首份覆盖关税商品数据)、PCE物价指数(美联储更关注的指标)、失业率与劳动参与率组合69。


结语:在分歧中寻找确定性

当摩根士丹利与花旗的研报在华尔街交易台同时流传,当美联储官员在会议室争论不休,市场正面临一个罕见的“无共识时刻”。这种分裂本身传递出关键信号:经济的复杂性已超越传统模型的分析边界。

历史经验表明,当共识撕裂至此,经济数据的微小波动都可能触发政策剧烈转向。 对投资者而言,在7月观望期保持组合灵活性,增持短久期资产规避利率风险,或许是穿越迷雾的务实选择。

未来90天,通胀与就业数据的每一次波动,都将如利刃般切割本就脆弱的美联储共识,并在资本市场上掀起新的波澜。这场分裂的终局,终将由经济本身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