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宫战情室的防爆门缓缓关闭,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匆匆步入,等待他的是提前中断G7峰会回国的特朗普及其国家安全团队。
美东时间6月16日,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紧急前往白宫战情室,与提前从加拿大G7峰会回国的总统特朗普会面。这场未提前公开议程的紧急会议,发生在以色列对德黑兰发动新一轮空袭、伊朗誓言“前所未有”报复的紧张时刻。
赫格塞思行前仅以“确保我们民众的安全”解释行动目的,而五角大楼发言人肖恩·帕内尔在社交媒体紧急澄清:美军保持防御态势,未参与对伊朗攻击。
01 战情室紧急状态:从G7峰会到中东火线
特朗普的专机提前离开加拿大卡纳纳斯基斯G7峰会现场时,白宫战情室已进入高度戒备。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连夜集结,电子屏幕上实时跳动着中东地区的美军部署动态。
军事调动紧锣密鼓。赫格塞思上周末已下令向中央司令部责任区增派兵力,包括重新部署军舰与军机8。在以色列方向,美军“福特号”航母战斗群悄然向黎巴嫩海岸靠近,为可能扩大的冲突预作准备。
外交渠道却传递微妙信号。赫格塞思在前往战情室前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透露:特朗普明确表示与伊朗的协议“仍摆在桌面上”,关键在于德黑兰是否接受810。这一表态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同日宣称“将系统摧毁伊朗核目标”的强硬宣言形成耐人寻味的反差。
02 战场升级:媒体大楼成新前线
战情室会议进行时,中东战火已烧向非常规目标。以色列国防军对伊朗国家电视台大楼发动精确打击,演播室直播信号在爆炸巨响与浓烟中中断。
主播坚守岗位的最后一刻仍在谴责以色列侵略,成为这场冲突中最具象征性的画面之一。以方声称该机构是“宣传煽动中枢”,袭击前已通过电话预警平民撤离。
伊朗迅速以“真实承诺-3”行动第九轮攻击回应。革命卫队发言人宣布启动导弹与无人机联合打击,目标直指以色列海法与特拉维夫。截至16日深夜,伊朗宣称已发动545次无人机行动,而以色列则要求德黑兰部分区域居民紧急疏散,预告将有“更猛烈袭击”。
技术较量的背后是惨痛代价。伊朗国家电视台一名员工因以军袭击伤重不治,成为媒体战的最新牺牲者。
03 避险警报:中美的紧急撤离令
随着冲突向城市区域蔓延,平民安全风险急剧升高。中国驻以色列大使馆16日紧急发布通告,明确要求在以公民“尽快通过陆路边境口岸离境”。
这份措辞严厉的提醒指出:以色列领空持续关闭,全国紧急状态延至6月30日,唯一安全通道是与约旦、埃及的陆路口岸。
美国国务院同步升级旅行警告,首次明确建议公民“不要前往以色列”,并将约旦河西岸与加沙地带列为禁区。更引人注目的是,美国务院14日已批准政府雇员家属及非紧急人员自愿撤离中东地区,这是2025年首次大规模外交撤离行动。
在德黑兰的中国记者们接到使馆避险通知后,全员穿上防弹背心和头盔工作,演播室外爆炸声成为日常背景音。
04 资本市场震颤:黄金原油的战争溢价
战情室内的决策牵动着全球资本神经。消息传出后,WTI原油涨幅飙升至1.44%,现货黄金重回3400美元上方。
美股期货应声下挫:纳指期货跌0.68%,道指与标普500期货分别下滑0.56%和0.61%10。这场波动印证了加拿大皇家银行此前的警告——中东局势已成为主导短期资本走向的核心变量。
霍尔木兹海峡的阴影持续笼罩市场。尽管伊朗尚未实施封锁,但每天1700万桶石油运输通道的潜在风险,已使交易员将“海峡中断”纳入定价模型。能源分析师指出:若冲突导致海峡关闭,油价可能飙升至每桶130美元以上。
05 权力中枢的教训:从奥斯汀到赫格塞思
此次战情室会晤的特殊性,在五角大楼权力更迭的背景下更显突出。对比前任防长奥斯汀年初因“膀胱急症”秘密入住重症监护室引发的政治风暴26,赫格塞思此次行动全程保持高度透明。
五角大楼一改奥斯汀事件中拖延三日才通报白宫的混乱,本次从军事部署到高层会晤均实时披露9。这种转变源于奥斯汀风波后的制度修补——新规要求防长健康问题必须即时通报总统,避免再现“权力真空”危机。
赫格塞思在战情室的表现将考验其政治智慧:既要展现对以色列的支持,又要为特朗普保留与伊朗谈判的回旋余地,更要防范冲突外溢危及全球能源安全。
战情室的防爆门再次打开时,赫格塞思快步走向等候的直升机。他手中平板电脑上闪烁着两条最新消息:伊朗西北部宣称击落一架F-35战机(以色列方面尚未证实),以及WTI油价突破每桶72美元关口。
在特拉维夫防空洞内躲避导弹的华人留学生小王,刚刚收到使馆撤离方案的确认邮件;而在德黑兰街头,市民排队抢购瓶装水和罐头食品的长龙已绕过三个街区。
当军事打击从核设施蔓延至电视台大楼,当战情室成为外交博弈的第二战场,这场危机正在重新定义现代冲突的规则与边界。唯一不变的是,平民始终在支付最昂贵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