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阵图上,19个匿名圆点从零到75个基点的降息幅度四散铺开,像一盘无法聚拢的沙粒。
美联储6月会议点阵图变成了一幅分裂的版图。德意志银行最新报告揭示,美联储官员对2025年利率预测的分歧达到十年来最高点——最常见预测与次常见预测间的差距拉大到50个基点,形成罕见的双峰分布。
这种分裂在投票权重的加权计算中更加触目惊心,几乎创下历史纪录7。19名官员中,仅10人支持降息两次,而7人坚持年内不降息,两大阵营势均力敌。
01 鹰鸽裂变:两大阵营的角力场
美联储内部已分裂为两大阵营。一方是以理事沃勒和鲍曼为代表的“降息先锋”,公开表示不排除7月降息可能410;另一方则是由多位地区联储主席组成的鹰派集团,坚持通胀未除不可轻动。
这种分裂源于对经济前景的根本性判断差异:
- 鸽派阵营:聚焦失业率攀升风险(预计年底升至4.5%)及经济增速放缓(2025年GDP预期下调至1.4%)
- 鹰派阵营:警惕通胀黏性(核心PCE通胀预期上调至3.1%)及特朗普关税冲击(或推高CPI达2.4个百分点)
德银报告指出,尽管通胀预测分歧达十年来最高的1个百分点,但失业率预测差异仅0.3个百分点,这一“失业率共识”意外成为抑制利率预测进一步分散的锚点。
02 政治飓风:特朗普的降息狙击战
美联储的分歧漩涡中,特朗普的炮火让鲍威尔陷入双输困局。特朗普公开施压要求降息100-250基点,甚至威胁“鲍威尔越早走人越好”。
这场现代罕见的总统干预,正把美联储推向悬崖边缘:
- 若屈从政治压力降息,通胀可能失控,央行信誉将彻底崩塌
- 若坚持不降息而经济衰退,白宫将把责任归咎于美联储
“特朗普的抨击是‘有效’的,这就是他这么做的原因。”美联储独立性研究专家Mark Spindel直言。压力已产生效果——沃勒和鲍曼两位特朗普任内提名的理事,近期突然转向鸽派立场,沃勒甚至公开表示可能支持7月降息。
更危险的博弈在人事层面。特朗普暗示可能提前宣布鲍威尔的继任者,设立“影子主席”架空现任主席。然而此举风险巨大,被提名者若为特朗普辩护,将失去未来同僚支持;若支持现行政策,又可能遭特朗普抛弃。
03 数据迷雾:降息路径的三大变数
在政治干预与内部分裂的交织中,真正的决策钥匙仍握在经济数据手中:
- 通胀僵局:核心PCE能否从3.1%高位回落?房租通胀滞后(CPI住房分项同比仍达4.4%)与服务业工资黏性成最大障碍2
- 就业临界点:若失业率突破4.5%(现4.0%),或触发加速降息
- 关税冲击波:特朗普30%对华关税若全面实施,可能抵消所有降息空间
高盛模型显示,关税可能将2025年底核心PCE通胀推至3.5%,同时将GDP增长削掉0.5个百分点9。这种“滞胀配方”让美联储陷入两难——降息刺激经济可能助长通胀,维持高息又加速经济下滑。
04 9月节点:降息窗口的生死时速
市场目光聚焦9月。彭博调查显示,76%经济学家预计首次降息在9月,12月第二次降息2。但路径选择分歧巨大:
情景 | 降息幅度 | 触发条件 | 可能性 |
---|---|---|---|
基准情景 | 50-75基点 | 通胀缓降+就业温和恶化 | 60% |
鸽派情景 | 75-100基点 | 经济衰退风险骤升 | 25% |
鹰派情景 | 25-50基点 | 关税推高通胀至3% | 15% |
2
杰克逊霍尔央行年会(8月)与7-8月CPI数据,将成为决定9月是否降息的最后审判台2。而美联储自身预测显示,即使完成两次降息,2026年利率中值仍将维持在3.6%高位,远高于疫情前水平。
马萨诸塞大道上的美联储总部,大理石走廊两侧办公室正进行着无声的战争。鸽派官员的屏幕上闪烁着消费疲软数据,鹰派办公桌堆满通胀预警报告,而鲍威尔的案头,则放着特朗普最新推文截图——“降息100基点!立刻!”。
当沃勒在国会山暗示“7月可能行动”时,纽约联储的交易监控屏上,联邦基金期货波动率指数瞬间飙升35%。这种分裂已从会议室蔓延至全球市场——美元指数在98关口反复震荡,黄金期货持仓量创历史新高。
十年来最严重的分歧,正在改写现代央行决策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