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指数从4月低点强势反弹22%,技术性牛市宣告确立;
中资券商单日暴涨200%,数字资产牌照点燃市场热情;
南下资金与外资合力,港股通互联网ETF单周吸金超1.6亿。
01 技术性牛市确立:从深坑到高峰的强势回归
GMI官网分析:2025年上半年,港股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V型反转”。恒生指数年初开盘于19932点,3月19日冲高至24874点后,受特朗普关税政策冲击,4月初一度暴跌至19260点。然而市场迅速修复失地,6月11日恒指重回24366点,较4月低点反弹22%,正式迈入技术性牛市。
这一过程中,恒生科技指数成为领涨先锋,自4月低点反弹幅度超20%,中证港股通互联网指数区间最大涨幅更达56.21%13。6月25日,恒指站稳24474点,单日涨幅1.23%,证券板块在国泰君安国际带动下暴涨——该公司因获批香港虚拟资产交易牌照,股价单日飙升近200%,创下港股年内最大单日涨幅纪录。
02 三重引擎驱动:政策、流动性与全球资本再平衡
中美经贸暖风与美联储转向
6月初中美元首通话后,双方团队启动经贸磋商机制,关税风险边际缓和。叠加美国就业数据走弱,特朗普公开施压美联储“降息1个百分点”,市场对下半年两次25基点降息的预期升温,推动全球资金风险偏好转向新兴市场。
香港数字资产政策突破
6月24日,香港证监会批准国泰君安国际升级虚拟资产交易牌照,允许其直接交易比特币、稳定币等资产。这一举措被市场解读为券商角色转型的信号——从传统通道商转向资产证券化引擎,催化了金融科技板块的估值重构210。次日,香港特区政府发布《数字资产发展政策宣言2.0》,明确2025年8月实施稳定币发牌机制,进一步强化了香港作为全球数字资产枢纽的定位。
“估值洼地”吸引全球配置
恒生指数市盈率长期低于10倍,处于近十年底部。汇丰监测显示,外资正持续流入港股,但配置规模距历史高点仍有空间。摩根士丹利更指出,在美元走弱背景下,未来6-12个月国际资金或加速涌入港股。与此同时,南向资金连续多周净买入,托底效应显著——近5日港股互联网ETF(513770)吸金1.61亿元,成为内地资金布局港股科技龙头的核心工具。
03 结构性牛市:新消费与硬科技领跑,黄金医药闪耀
科技龙头重获定价权
互联网板块成为反弹急先锋:快手、美团6月涨幅超5%,阿里影业单日飙涨13%,哔哩哔哩、腾讯等巨头同步跟涨。其背后逻辑在于AI产业变革的红利释放——港股科技企业云业务收入增速达30%,资本开支同比增长24%,凸显技术投入转化为盈利的潜力。
新消费与医药赛道爆发
上半年港股牛股榜单中,消费与医药成为绝对主线:
- 老铺黄金涨幅296%,泡泡玛特涨205%,茶饮龙头古茗飙升167%;
- 医药板块中,健康之路暴涨320%,荣昌生物、君实生物等创新药企涨幅均超150%。
消费升级与进口替代逻辑共振,推动这些赛道穿越周期波动。
避险资产异军突起
地缘风险与通胀预期下,黄金股成为“隐形冠军”:珠峰黄金年内涨幅超10倍,潼关黄金、灵宝黄金同步进入涨幅榜前20。
04 风险与挑战:政策博弈与流动性暗礁
尽管牛市格局初定,三大风险仍需警惕:
- 关税政策反复:特朗普“对等关税”豁免将于下半年到期,若全面加征可能冲击出口依赖型企业;
- 美联储政策变数:若美国通胀反弹推迟降息,港股流动性或将承压;
- 局部估值泡沫:新消费板块部分个股市盈率超50倍,短期调整风险积聚。
国泰海通证券提示,中美谈判的不确定性仍可能阶段性扰动市场情绪,但科技龙头的稀缺性足以对冲宏观波动。
05 下半场展望:25000点可期,三条主线布局
多家机构上调港股目标位:
- 光大证券看高恒指至25000点,理由包括内地刺激政策加码及外贸环境改善;
- 国金证券强调,港股资产质量因优质IPO提升,去美元化趋势与降息预期构成长期支撑。
配置策略聚焦三大方向:
- 数字资产先锋:持牌券商(如国泰君安国际)、区块链技术服务商(OSL集团);
- 科技迭代核心:AI算力(中芯国际)、云计算(快手、美团);
- 新消费出海:茶饮(古茗)、黄金珠宝(老铺黄金)、国货美妆(毛戈平)。
当国泰君安国际的交易员开始处理比特币订单,当老铺黄金的柜台挤满00后消费者,香港资本市场正在经历一场静默的价值重估。技术性牛市不仅是数字的跃升,更是全球资本对“东方定价权”的重新投票。
风雨中的港股牛市,既受益于美联储降息的“天时”,亦扎根于数字政策突破的“地利”,更离不开南下资金与外资共振的“人和”。随着7月政治局会议临近,新一轮政策红利或将成为冲破25000点的最后东风——这场资本盛宴,远未到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