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I官网:“一芯难求”:储能电芯企业订单已排至明年

一场席卷全球的“抢芯大战”正在储能行业激烈上演,从宁德时代到亿纬锂能,头部电池企业的产线全线满负荷运转,订单排期已经延伸至2026年。

储能电芯‘一芯难求’,缘于全球需求爆发、供给端响应相对滞后等因素。”全联并购公会信用管理委员会专家安光勇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据东吴证券研报预测,2025年全球储能电池需求将达到521GWh,同比增长60%。全行业产能利用率高达80%至90%,一二线企业持续满产,预计储能电芯紧缺将持续至2026年下半年

这场供需失衡已经引发产业链连锁反应。据央视财经报道,国内储能电芯需求呈现井喷态势,头部电池企业生产线已全线满负荷运转,部分订单排期甚至延伸至2026年初


01 供需逆转:从产能过剩到“一芯难求”

仅仅在一年前,产能过剩还是笼罩在储能行业上空的阴云。

2024年,据CESA储能应用分会产业数据库统计,国内储能锂离子电池新增规划年产能达1116.38GWh,而当年新型储能新增装机仅为77.3GWh

然而进入2025年,市场行情发生逆转。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瑞浦兰钧、远景储能等企业的产线持续满负荷运转,订单量激增至需排队等候

供需紧张已传导至价格端。鹏辉能源证实部分电芯产品价格环比上半年上涨,行业进入量价齐升黄金周期

02 需求爆发: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

国内政策变化与海外储能订单激增是我国储能电芯行业供需扭转的两大主要原因

政策方面,2025年2月,国家发改委与能源局联合印发的“136号文”要求新能源项目上网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并规定2025年6月1日前并网的存量项目采用‘差价结算机制’,这促使新能源企业加速推进项目建设

随后,2025年9月发布的《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提出,到2027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突破1.8亿千瓦,直接撬动超2500亿元新增投资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上半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94.91GW,5年增长了将近30倍。而仅上半年,我国新增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23.03GW/56.12GWh,功率规模和能量规模均同比增长68%

海外市场同样表现强劲。2025年上半年,中国企业新获199个海外储能订单/合作,总规模超160GWh,同比增长220.28%

03 结构性短缺:大容量电芯成争夺焦点

结构性短缺进一步加剧了储能电芯的供需矛盾。”中国电子商务专家服务中心副主任郭涛表示

他进一步解释,“314Ah大容量电芯作为2025年新招标项目及海外供应的主力军,成为市场主流,但由于客户提前锁定产能,部分企业无法再新增订单。”

这一现象直接推动储能电芯报价提升。目前,314Ah方形磷酸铁锂储能电芯价格区间为0.272元-0.342元/Wh,均价约0.307元/Wh;280Ah、100Ah电芯均价分别约为0.303元/Wh、0.362元/Wh,环比均略有上升

在户用储能领域,100Ah电芯供需矛盾尤为突出。据某企业储能事业部总经理透露,当前100Ah电芯订单已排到2026年2月,产线全部满产,难以承接新需求

04 企业动态:头部厂商订单饱满,全线满产

面对市场机遇,国内储能企业纷纷调整战略,加大对储能业务的投入

宁德时代手握超48GWh订单排至2026年一季度。亿纬锂能在互动平台称,公司储能电池订单较为饱满,目前处于满产状态

赣锋锂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储能电芯已实现规模化量产,并与多家行业头部企业建立长期稳定供应合作,目前公司的储能电芯产能也已满产

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也在互动平台称,公司储能电池已稳定供货于国内外客户,现阶段公司储能订单饱满,排产紧张

从财报数据看,2025年上半年,阳光电源储能业务收入178.03亿元,同比增长127.78%,占总营收的40.89%,首次超越光伏业务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

05 全球竞争:中国企业占据主导地位

全球储能电芯行业竞争已出现明显的“金字塔”结构,市场高度集中,2025年上半年,CR5已超75%,CR10达到91.2%

塔尖由宁德时代独霸,连续五年稳居全球储能电芯第一,2025年上半年,其出货量突破50GWh,市场份额约23.5%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2025年上半年,全球出货量前十强企业首次全部由中国企业包揽。这显示出当前我国储能电芯企业在该领域占据着绝对主导地位

面对全球市场需求,中国储能企业已经加速推进全球产能布局

据CESA储能应用分会产业数据库统计,截至2025年6月底,宁德时代、亿纬锂能、国轩高科、远景动力等32家中国企业在海外共投产、在建及规划了72座电池/储能系统集成制造基地,产能达796GWh

06 产业影响:上下游联动,行业格局重塑

“一芯难求”的格局已对储能产业链产生显著影响

北京科方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研究负责人张新原分析,上游磷酸铁锂正极、涂覆隔膜需求激增;中游集成商“抢芯”;下游户用、工商业储能涨价,带动全链条景气度攀升

然而,尽管电芯价格回升,国内储能系统招投标仍延续“量增价减”趋势

8月储能系统及EPC(含设备)招中标规模超69GWh,同比增幅超500%。2h和4h储能系统中标均价分别为0.458元/Wh、0.406元/Wh,环比下降4.16%和1.97%,均创历史新低

这种价格分化趋势凸显了系统集成商面临的盈利压力。业内专家指出,本轮电芯涨价正成为行业洗牌的关键分水岭,倒逼集成商在供应链管理、资金实力与产品策略方面做出战略调整

07 未来趋势:技术迭代加速,大容量电芯成新赛道

当前,随着储能行业技术快速革新,电芯容量越来越大已成行业发展趋势

“降本增效”是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匹配超大容量电芯提升储能系统体积能量密度,成为实现系统产品极致降本的重要手段

各大储能电芯厂商纷纷吹响了向下一代大容量高地进发的“冲锋号”,500+Ah、600+Ah、700Ah+、1000Ah等大容量电芯概念产品陆续推出

技术路线也从锂电独秀迈向百花齐放。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表示,“十五五”期间储能技术将告别单一化,进入“成熟分化、场景融合”的新阶段


截至发稿时,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等头部企业的储能电芯产线依然灯火通明,满载运转。314Ah等大容量电芯的订单排期已看不到近期的空档

东吴证券研报预测,储能电芯紧缺将持续至2026年下半年。在这轮全球能源转型带来的历史机遇面前,中国储能企业正凭借领先的技术实力和成熟的供应链体系,在这场万亿赛道的竞争中全速前进